返回

古代重组家庭日常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 91 章 沈易安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    夫子赠了笔,买纸墨砚书册子又花去一两多银子,再交束脩金五百文。

    半天功夫花去近二两,回到铺里宋常贵仍在交待青成要好好学。

    又感叹农家想供个读书人出来不容易。

    莫看束脩金只有五百文,一年却是要分三次交,端午、中秋还要交两回。

    且端午、中秋这样的节日还要送师礼,一年至少要二两银子。

    再说笔墨纸砚不便宜,像他们这回买的都是便宜货,也要花几百文。

    要不是想孩子有出息,以后不只种地一条出路,谁家会舍得花这些钱送孩子读书?

    宋大海同样一迭连声叫儿子好好念书。

    石头过来喊毛蛋,青成笑嘻嘻:“他现在叫宋宏才可不叫毛蛋了。”

    是夫子帮取的名,宋大海对这名字很满意,希望儿子如其名有大才能。

    葛老爹来买糕,又添几个新木偶放在柜台,笑道麻烦喜月她们了。

    得知葛天冬考中童生,宋常贵带着羡慕及敬仰看着他,气道:“以后在学堂多照应着点。”

    拉过青成和毛蛋要他们喊师兄。

    二人正和石头聚在一起说话,没听到大人谈话,不知童生是何物,只听过秀才。

    但看他们爹的样子,猜到应该也是很厉害,或许是比秀才还厉害,恭恭敬敬喊了声:“师兄。”

    葛天冬朝他们笑笑,尽管不是在同一间学室,仍笑着应下。

    沈婆子领个年轻后生着来买糕,想必是她的孙子沈易安。

    彼此都听过对方名字,却是头回见面。

    喜月才露出笑意,沈易安就回以一笑,笑容明朗,令人意外。

    与沈婆子接触多次,听过不少沈家的事,沈娘子对儿子极严厉,在家很少露笑脸。

    多次听说他刻苦念书,还以为会是那种沉闷的性子,不想人竟有些活泼。

    不过这样也挺好。

    她一闪而过错愕的样子没逃过沈婆子眼睛,笑道:“我这孙子小时候跟石猴一般,若不是有他娘压着,性子不知有多淘气。”

    沈易安也不觉难为情,任由她打趣,甚至挑眉做怪脸。

    欢儿正巧送糕过来,噗嗤一下笑出声。

    逗乐她显然沈易安也很高兴,跟着笑起来。

    “在姑娘面前你正经些吧,得亏她们是熟人,要不然还不知道怎么想你。”

    沈婆子虽是教训,却带着笑意:“都是随了你那个没正形的阿爷,跟你爹一个德性。”

    沈易安垂着双手作乖巧状,喜月和欢儿又是想笑。

    沈婆子往他身上拍一下,笑道:“你怎么就没个正形?”

    他一脸委屈:“阿奶,你到底要我怎么样?”

    喜月把包好的糕放在柜台,抿着嘴忍了又忍才忍住要笑出声。

    欢儿捂嘴扭身去了,一出铺子差点笑弯了腰。

    等两人走后,欢儿又过来:“怎么会有这么好笑的读书人?”

    在她二人心中,读书人就该是葛天冬那样的,斯斯文文,不多言语。

    “是我们少见多怪了,世上人分百种,有他那样一派正经的,自然也有不怎么正经的。”

    她们说着想起沈易安作怪的样子又笑开了。

    十八学堂开课,这两日铺里生意不错。

    有几人过来提到葛天冬名字,喜月才知他竟真的在同窗面前提起自家糕铺。

    还以为他们读书人不喜商贾之术,只是随意敷衍。

    想必他是重诺之人。

    端看这一条,品行就不差。

    这是杜巧娘听喜月说后,对他的评价。

    在心里偷偷想那少年长什么样子来着?去年十五见过一回,晚上没太仔细瞧。

    模糊有些印象,样子长的不差。

    小小年纪就中童生,想来以后秀才也能中,可谓大有前途。

    同是北地来的,能不能做个姻亲?

    欢儿和喜月十四了,说亲之事已近在眼前,她这个当娘的要好好替她们寻摸婆家。

    凡是适龄后生,她都上心着呢。

    当然她只在心里想一想,对她们姐妹未曾吐露半个字,知道她们此时都无心亲事。

    喜月回来是有事,明日逢集喊宋常贵一道去买驴。

    光靠他一个人磨粉太累了,还有农忙时地里活都累够呛,长期做这买卖,驴是必要买的。

    再者买头驴也不贵,三五两银子就够了。

    说定要买的,宋常贵没推托,刚好头一天送青成去学堂。

    青成把杜巧娘给他缝的书袋斜背在身上,笑问:“喜月姐,好不好看?”

    墨蓝色布上绣着绿竹,喜月笑笑:“好看,那你可得好好用功,给娘考个秀才回来。”

    这几日家里人轮番劝说,他对进学之事已经没那么排斥,雄心壮志道:“我定考中秀才,让你们都过上好日子。”

    喜月笑,宋腊

第 91 章 沈易安(1/2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